您的位置:主页 > 公告动态 > 正大动态 > 正大动态

嘀嗒出行IPO之路注定忐忑

共享经济正迎来新一次“敦刻尔克”时刻。上一次,未能熬过资金断链大考的小黄车OFO与摩拜,一个被清场一个被卖身。这次,对它后继同寅的大考则是IPO:

怪兽充电(NASDAQ:EM)本月初完成上岸,哈啰出行上周向纳斯达克交表。二者之中,另有一家顺风车公司——嘀嗒出行,在本月中旬向港交所二度递交了招股书。

论资排辈来讲,在顺风车营业端,哈啰是嘀嗒的小老弟。不外只管前者3年亏损了48亿现在仍找不到盈利偏向,但它除了顺风车营业另有单车以及造车故事可讲。反倒是哈啰更为尴尬——占比营业9成的顺风车营业至今仍因合规性问题阴霾笼罩,它的上市之路注定忐忑。

01

市场名目:嘀嗒VS滴滴VS哈啰

图:2019年海内顺风车市场名目,泉源:Frost & Sullivan

嘀嗒最新招股书显示,其顺风车营业的市占份额(根据搭乘次数盘算)到达66.5%;第二名预计是哈啰出行,其顺风车市占份额为25.1%,两家合计跨越91%的市占率。单看这份数据,嘀嗒顺风车营业可谓是一家独大。

但这份第三方讲述统计测算的是2019年的市场情形。以是并没有滴滴出行的身影。而在2018年8月滴淌下线顺风车营业后,滴滴已于2020年中重新上线顺风车营业,而且还在同年8月推出子品牌“花小猪打车”一同渗入顺风车领域。

以是,除了行业遭受疫情影响之外,原来的“暮年迈”滴滴又重新杀回顺风车市场,2020年的顺风车市场极其动荡。

那么,“暮年迈”滴滴尚能饭否,将直接影响“新晋上位者”嘀嗒的行业职位。

图:海内顺风车生意总额,泉源:招股书

图:海内顺风车搭乘次数,泉源:招股书

有两个维度可以反映当前顺风车市场的详细战况:

一是新晋者的2020整年财报数据。2020上半年虽然受疫情对出行行业整体的影响,但2019年坐拥“66.5%市占率”的新晋一哥2020年所显示的数据显著区别于2019年,甚至2020Q4泛起了环比负增进的情形。而2020下半年天下出行行业已基本恢复正常。那么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竞争带来的市场份额被蚕食。

第二个参考维度就是APP的用户活跃度数据。凭证易观千帆《2020年11月移动APP TOP 1000榜单》显示,滴滴旗下的顺风车平台“花小猪打车”活跃用户高达2060.1万,排在第151位;而嘀嗒出行则以658.5万活跃人数排在第346位。这或许意味着,2020Q4季度最先,滴滴系顺风车营业的影响力已逾越嘀嗒。

进入2021年的顺风车市场,到底谁是行业老大还不得而知,但2019年取得66.5%市占率的嘀嗒也许率已成为已往式,新的竞争名目将削弱嘀嗒的行业位置。

现实上,从用户的心智看,滴滴或许从来都没有剔除过,无奈平安事宜被迫下线后,厥后者嘀嗒成为了顺风车用户出行的替补方案,滴滴的再度泛起自然会召回部门那时选择plan B的用户,这也是不能阻止的。

02

嘀嗒基本面将被重置

图:四轮出行行业数据比对,泉源:招股书

总的来看,出行平台的顺风车营业佣金比率介于8%-10%,详细到嘀嗒上面,城内出行收取的信息服务费为1元-10元,城际出行则为1元-15元。相比于网约车出行,顺风车的利润率很低,是一块油水并不多的细分营业。

这也是滴滴和嘀嗒之间的实力差距。

出行领域的商业模式归根结蒂就是“剩者为王”,面临市场竞争,津贴烧钱之战是在所难免的,而平台最初的起量同样离不开对司机和用户的津贴奖励政策。

图:嘀嗒出行历年用户津贴数据,泉源:招股书

不外,顺风车营业的内核是车主分摊出行成本,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,以是津贴力度并不需要很强。但对于顺风车用户而言,本质上是价钱敏感人群,津贴力度直接决议着他们选择出行的平台。

嘀嗒近3年的顺风车司机津贴从2018年的578万元直接缩减至2020年的0元;与之对应的顺风车用户津贴则由563万元升高至1.35亿元,2020年这用度占比总营收已经到达17.1%。

预计2021年,随着滴滴在顺风车市场上的逐步回归,嘀嗒顺风车用户的津贴用度 可能还将继续扩大,这对于现在年盈利(经调整后的利润)近3.5亿元的嘀嗒来说,仅这项用度的开支已不容小嘘。

此外,现在嘀嗒还陷入一个大坑,那就是出租车网约营业。2018年是嘀嗒津贴投入巅峰的一年,基本缘故原由是嘀嗒出租车网约营业在这年确立,而且投入总计9亿元的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用户的津贴,从而起量。然则随着这块营业津贴的下滑,其出行次数也显著下降。

图:2017-2020上半年嘀嗒出租车网约出行次数(亿次),泉源:招股书、天风证券研究所

嘀嗒出租车网约于2018年、2019年及2020年划分促成约169.8百万次、109.6百万次及41.8百万次出租车出行。而且这三年出租车网约服务的应答率也同样下降显著,划分为67.7%、49.0%及43.5%。

但从嘀嗒的营收数据看,无论是顺风车营业照样出租车网约营业,其收入增进照样对照显著的。

2018年-2020年嘀嗒顺风车营业划分录得7792.0万元、5.334亿元、7.056亿元,划分占总营收比例为66.3%、91.9%、89.2%;且2020年嘀嗒出租车网约营业收入为0.389亿元,占总营收比例为4.9%,较于2019年的1.1%提升了3.8%。

之以是泛起这样的增进,主要缘故原由是信息服务费率的逐年提涨。其顺风车服务费率近3年划分为4.1%、6.3%及8.7%,而出租车网约的平均服务费率近两年划分为3.8%及5.0%。

这就是嘀嗒在供应侧(司机端)的提价,虽然解决了近两年营业收入的增进问题,然则耐久涨价的可能性险些没有(顺风车营业有最高订价限制),随着主营营业顺风车行业的竞争再度趋于猛烈,以及难以把控的出租车网约市场,嘀嗒未来的营收增进以及盈利能力都将面临磨练。

事实上,错过了2020年最佳上市期的嘀嗒,其公司基本面也将在资源市场上被重置订价。

03

二度交表交表背后的尴尬

嘀嗒原先的IPO设计可能是2020年下半年提交申请,2021年头上岸资源市场,充实行使滴滴顺风车缺席的近两年的时间窗口,抢夺公司在顺风车行业的二级市场的最佳订价。

这固然无可厚非,但6个月的第一次申请限期失效,或多或少照样令市场对嘀嗒甚至是整个顺风车行业发生某种疑问。

现实上,就在嘀嗒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两个月后,2020年12月,交通运输部已组织对嘀嗒等顺风车平台公司举行了提醒式约谈,主要涉及两点内容:涉嫌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营业、以及平台存在平安风险隐患。

主要的就是执法羁系问题,顺风车营业至今还没有晴朗的执法羁系设施。与之对照的是网约车营业,其已经在执法和羁系上被正名,而且有双证要求(即牌照),即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谋划允许证》以及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》。

而顺风车已然已显著区别于网约车,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明确示意,顺风车和网约车是差异性子的出行;2019年,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针对顺风车示意,必须不以盈利为目的,同时要对每车逐日的合乘次数有一定限制。

但通通表述并没有出台相关执法层面上的文件,换句话说,顺风车实在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游走于执法羁系外的灰色行业。

其次,由于定性差异,顺风车是私人车主以分摊出行成本为目的的一种相助行为,以是现在的顺风车并没有牌照要求。然则,在运营层面顺风车和网约车的相似度极大,详细到各地方的羁系实行上,差异地方的措施也有区别。由于欠缺类似网约车的牌照制度的相关执照,嘀嗒已经累计接到多地方的共计77件行政处罚,共计罚款200万元。

而一旦未来或揭晓相关牌照,一定也会影响到顺风车平台的司机端资源,相符牌照条件的司机数目很可能将缩减,会对现有行业名目造成影响,而且营业的连续性也将受到磨练。

面临这样的新营业,从上市适用性方面思量,港交所或许已经示意出显著的犹豫态度,2019年比特币三大矿商(比特大陆、嘉楠科技以及亿邦国际)也正是由于此缘故原由才选择赴美IPO;而滴滴和哈啰现在也选择赴美申请上市。

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平安问题,这是顺风车行业未来不得不面临的一只灰犀牛。

对此,嘀嗒做出了“破晓1点-5点暂停服务”、“虚拟头像不显示性别”、“城际出行仅限800公里之内”等限制措施。对照滴滴顺风车于2018年5月发生第一起平安事宜后的整改行动可以发现,2020年12月嘀嗒的整改措施基本与2018年5月滴滴的整改措施大同小异,。

现实上,每个顺风车平台上都存在非理性行为者,没有一家平台能够保证100%杜绝类似2018年两起滴滴顺风车平安事宜再度发生,这是一种不能阻止的、可预见的小概率事宜。故而在无法取得全社会共识条件下,因平安问题发生的震荡随时可能再次波及整个行业。

:海内顺风车平台规模(按行驶距离盘算),泉源:招股书、天风证券研究所

以是,只管中国有2亿多部私人车,只管平均每辆车有3.5个座位是空着的,但“蹊径万万条,平安第一条”,顺风车生长速率注定会让市场所失望。

本文系基于公然资料撰写,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,不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