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公告动态 > 正大动态 > 正大动态
从行业数据,读懂2023年旅游苏醒的「确定性」
2023年,旅游行业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,甚至「春节效应」比往年加倍绵长。种种迹象显示,旅游行业正在履历一轮强苏醒。
当我们讨论旅游苏醒下投资时机的时刻,往往更多关注于需求端的弹性,但却忽略了旅游行业供应端的转变。一方面,整个旅游行业供应正在面临出清。停止2023年2月尾,天下旅游业从业人数较2019年整年减半。另一方面,包罗同程旅行、携程等一众OTA平台纷纷加速了在海内旅游市场的结构,整合供应链资源。
我们能显著看到,旅游行业供应侧资源正在向头部平台集中。这也体现同程旅行的用户数据转变上。3月21日,同程旅行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,2022年,同程旅行平均月活跃用户到达2.3亿,较2019年底增进13.9%;平均月付用度户达2970万,较2019年底增进10.4%。
头部平台用户数据增进,只是旅游行业供应端转变的一个缩影。更深一层是,疫情洗牌叠加产业数字化需求发作,旅游行业正在周全进入数字化时代,OTA平台迎来了更大的舞台。
至此,旅游行业平台间的竞争从早期的流量竞争,切换到基于产业链效率的周全竞争。对于OTA平台们来说,这样的转变既是时机,亦是挑战。
01 超预期的周全苏醒
同程旅行财报数据显示,2022年实现营收65.8亿元,经调EBITDA为14.4亿元,经调净利润为6.5亿元。在疫情延续打击旅游业的2022年,同程旅行不仅保持了延续4个季度盈利,年付用度户更是较2019年增进了23%,到达1.9亿。
比起已往的功效,旅游行业今年的显示显然加倍值得关注。
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,今年春节假期天下海内旅游出游3.08亿人次,同比增进23.1%,恢复至2019年的88.6%。海内旅游收入3758.43亿元,同比增进30%,恢复至2019年的73.1%。出境游方面,春节假期前6天,天下移民治理机构共检验收支境职员239.2万人次,较2022年春节同期增进123.9%。
通过数据不难发现,本次旅游行业苏醒的强度远超以往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过往的苏醒差异,此次旅游苏醒的行情显著有着更强的延续性。
以往春节事后的,往往紧随着旅游行业的淡季。但2023年春节到现在,旅游行业泛起了淡季不淡的情形。以旅游大省云南为例,2月份,云南各大景区接待量、旅店、机票的预订量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。其中,昆明的旅游景点翠湖公园在2月游客接待量到达1023479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进29.7%。
在苏醒强度拉满的同时,旅游行业苏醒广度之周全也令人深刻,其中旅店、机票甚至免税店等旅游产业链各个业态都在这轮苏醒中显示不俗。
以旅店为例,同程旅行数据显示,2023年春节假期时代,洛阳、开封、佛山、惠州的旅店预订量同比2022年同期上升均跨越10倍,云南普洱、西双版纳、玉溪等目的地旅店预订量增进也在4倍以上。
与此同时,旅游需求发作也动员了免税消费的火爆。据海口海关统计,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,海口海关共羁系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5.6亿元,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进5.88%;免税购物人数15.7万人次,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进9.51%。
从当下时点看,旅游行业的强苏醒险些成为了一张“明牌”。站在产业视角,我们又应该若何去明晰这些转变呢?
02 强势苏醒从何而来?
要明晰旅游行业强苏醒的逻辑,就必须到产业转变中去寻找谜底。
从需求端看,受到疫情影响,海内旅游消费需求在已往两年被极大压制。这直接体现在数据层面。据文旅部网站新闻,凭证海内旅游抽样考察统计效果,2022年,海内旅游总人次25.30亿,比上年同期削减7.16亿,同比下降22.1%。要知道,在2019年海内游客人数高达60.1亿人次,下降幅度高达58%。疫情时代尚未知足的伟大需求,会在疫情苏醒历程中获得释放。
在旅游需求不振的情形下,供应端旅游行业产能也在面临缩短。停止2023年2月尾,天下旅游业从业人数22.26万人,同比削减0.99%,较2019年整年削减19.33万人,削减幅度跨越46%。供应端出清虽然一定水平上拖累了旅游行业的苏醒,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,头部产业玩家在享受苏醒逻辑的同时,还存在结构性改善的时机。
除了产业自身的转变外,我们更应该看到,旅游苏醒在消费苏醒的远大叙述里饰演的主要角色。作为消费的主要一环以及受疫情影响*的行业,旅游很有可能将成为国家消费刺激的“主阵地”。
自去年年底以来,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,刺激旅游行业苏醒。去年年底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扩大内需战略计划纲要(2022-2035年)》。在纲要里明确提出,要努力生长服务消费,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。今年以来,各个地方也相继出台《关于加速文化旅游业周全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》。
沿着这个逻辑,我们再来审阅同程旅行在这轮苏醒逻辑存在的时机。在我看来,这些时机恰恰都藏在公司已往几年的结构里。回首同程旅行已往两年的结构,大致可以归为两个偏向:需求端提升服务能力,供应端推动产业升级。
从需求端着手,同程旅行不停做大流量池,提升服务能力。在线上,公司通过相助和自动开拓,构建了多服务场景、多渠道的流量生态。停止2022年8月18日,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序自设立以往复重累计接见用户突破十亿。与此同时,同程旅行努力扩充腾讯生态外的服务场景,包罗与华为等手机厂商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舆图类应用睁开相助。
在线下,通过线下开拓,同程旅行正在笼罩更多的线下场景。好比,同程旅行团结旅店推出“扫码住”;与汽车客运站和旅游景点相助设立自助售票机。在推动行业数字化的同时,同程旅行很自然地通过线下服务场景将用户转移到线上。
除了场景延续笼罩,同程旅行也在通过延续的营销流动,不停拉近与年轻用户的距离。去年以来,同程旅行先后开展了一系列“旅行 X”服务探索,包罗举行同程杯电竞赛事、成为2022英雄同盟全球总决赛中国区官方相助同伴、团结TME酷狗音乐和横店影视城配合举行的水上音乐节,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需求端的多管并下,让同程旅行成为逆周期下为数不多在用户端保持强势显示的公司。2022年,同程旅行平均月活跃用户到达2.3亿,较2019年底增进13.9%;平均月付用度户达2970万,较2019年底增进10.4%。
在供应端,同程旅行不停通过赋能产业链数字化升级,提升产业话语权。以住宿产业为例,同程旅行旗下旅智科技现在拥有“住哲”、“金天鹅”和“云掌柜”等PMS品牌,可以为中小旅店团体和单体旅店提供SaaS解决方案。与此同时,同程旅行还确立了住宿产业赋能平台“艺龙旅店科技”,强化了对住宿产业链营业的整合赋能。
在旅游行业周全苏醒的当下,同程旅行以上种种的转变,或许正在为其赢得更有利的位置。
03 旅游苏醒的焦点价值,藏在供应侧转变里
按高毅资产邓晓峰的逻辑,一个好的投资时机往往包罗两个要素:增量行业,供应端结构清晰。当下的旅游行业恰恰很好地相符了这一点。
许多人可能已经遗忘,在疫情前,海内旅游市场一直是增量市场。凭证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整年,海内旅游人数到达了60.06亿人次,比上年同期增进8.4%;同期,海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,增进11.7%。
2020年前,旅游产业在GDP占比逐年上升。凭证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6-2019年海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5.28%增进到5.81%。随着社会逐渐走出疫情影响,行业重回增进是也许率事宜。
与三年前相比,基于旅游行业的供应端转变,OTA平台的竞争逻辑也在发生转变。随着互联网流量盈利的消逝,旅游行业平台间的竞争从早期的流量竞争,切换到基于产业链效率的周全竞争。
这样竞争逻辑的转变,也反映到了旅游行业整体的投资逻辑上。疫情以来,在VC/PE投资热潮退去后,携程、同程旅行等一众OTA平台纷纷加速了在海内旅游市场的结构。
就拿同程旅行来,去年年底以来,同程旅行先后收购整条约程国旅、宣布拟收购同程旅业,在完成旗下旅游度假营业深度整合的同时,搭建完整的休闲旅游度假板块的产物线。除了努力整合供应链资源同时,同程旅行对产业链的投资也在加码。在已往1年半时间里,同程旅行已投资了5家旅游产业链公司。
这背后体现的是,旅游行业投资逻辑逐渐由财政投资向产业/战略投资转变,未来在供应链整合有所建树的企业将会饰演更主要的角色。相比于流量逻辑,供应链逻辑下头部平台更容易从网络效应中受益,进而拥有更高的产业价值和护城河。
缘故原由很简朴,旅游行业的竞争并不在于简朴的流量若干,而在于基于供应链资源的交付体验。这也是为什么抖音、小红书类的泛内容平台开拓垂直赛道营业时,最初受益于平台流量,但进一步扩张时又往往受限的缘故原由。
当下,资源市场对旅游苏醒的明晰更多停留在需求端。但当把苏醒周期拉长来看,股价显示更好的资产往往都有一个配合点:需求苏醒,且供应端出清显著。
与需求侧的苏醒相比,或许供应侧的转变才加倍值得我们关注。现在,出于对四序度疫情影响下业绩的担忧,同程旅行的股价近期泛起了回调。但行业变好的趋势不会改变。在旅游行业的强苏醒里,我们看到的是供应端和需求端转变给同程旅行带来的“确定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