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公告动态 > 投资资讯 > 投资资讯
「拉夫劳伦卖38元拿铁,Zara出果味特调」,奢侈
瑞幸之后还有Zara们。
亚洲首家Zara咖啡。
不是和Manner们联名换包装,而是Zara亲自上阵搞副业,在门店一楼开辟了一块咖啡角,卖原来只能在“主理人店”里喝到的精品咖啡。
Zara做咖啡乍一看不务正业,细想也符合时代浪潮——前有拉夫劳伦和LV等奢侈品们打样,后有迪卡侬们追随效仿。
新茶饮和时尚行业的内卷都在这一杯咖啡里浓缩殆尽:
“咖啡店都在卖包卖衣服,卖包和卖衣服的都开始卖咖啡。”
01
从Zara到拉夫劳伦,高奢和快时尚的终点都是卖咖啡
Zara朝着自己的“高奢梦”又迈进一大步。
南京Zara亚洲旗舰店3月21日开业当天限流,一大早等待经常的人排出了十多米长的队。潮人们的松弛和半小时还没摸到门口的焦灼激烈碰撞,让人梦回LV进驻上海时大批低调富人列队等着买包的盛况。
吸引潮人们不惜早上五点起床化好全妆、在一家快时尚门口排起长队的,是社交媒体上提前半个月流传出的Zara旗舰店开业当天的重磅福利:
“请了26个男模撑场子,亚洲首家Zara咖啡五折。”
这哪能错过。
没有男模,也没有五折。
所谓的外国男模,Zara的员工解释,一部分是店员,一部分是欧洲总部派来视察的管理层——在商界叱咤数十年都临近退休了,没成想被po到中国社交媒体上当成“Zara开业福利”的一环。
虽然是亚太旗舰店,逛店体验让人大失所望:为了打造高级卖场的感觉,SKU却只有寥寥几样,没有模特搭配,也没有童装和家居,“全是排队试衣服和拍照的,逛了10分钟就空手出来了。”
Zacaffè。和南京城市联名的“印象南京”果味特调代替男模成了当日焦点,想喝上一杯排队30分钟起步。
南京特色,做成了古色古香的灰瓦房。窗口临街,你懒得进Zara也可以买一杯咖啡带走。店面够大,Zara开始肆意妄为:在咖啡窗口旁设计了一个直通天花板的楼梯式休息区,你穿着刚买的2025新款往那儿一坐,一张人生街拍照就诞生了。
只有9个单品。价格上,Zacaffè倒相当中产友好,咖啡普遍在20-40元之间,一杯“梅花三弄”特调卖38元。Zara去年就开始在全球布局咖啡馆,11月在马德里开业了首家Zacaffé,定位是“高档环境中经济实惠的享受场所”。
经济实惠不好说,但高档场所倒确实给逛Zara的人提供了便利。
用于逛街期间存放对时尚毫无感知的伴侣。
跨行业、跨地区、跨客单价的“三跨”副业。
优衣库的咖啡店开遍了日本、香港、菲律宾,上个月底还在纽约开出亚洲以外的第 一家咖啡店。
极 具地标性:Zara的咖啡开在有“中华第 一商圈”之称的南京新街口。优衣库纽约的咖啡店位于第五大道上;2021年,首家优衣库咖啡则开进了银座旗舰店——那家足足有12层的优衣库。
100日元(约合5元人民币)就可以喝到一杯现磨冰美式。
但要说在服装店里卖咖啡的鼻祖,则是各大奢侈时尚品牌们。
拉夫劳伦2014年就在纽约的门店里开了第 一家“拉尔夫咖啡(Ralph’s Coffee)”,随后又把咖啡角开进了北京三里屯、上海南京路、成都太古里等地,成了顶奢商圈的认证标志。
一整栋三层小楼,一层的大门一进去,就是咖啡柜台。
氢商业摄
生意好到让人错觉是不是买咖啡送拉夫劳伦满减券:在周一晚上七点,咖啡之外的饮品只剩最后一款冰茶还没卖完,蛋糕和曲奇也都只剩下了一种口味。
咖啡吧台的布局很有讲究:正对着大门,进门的顾客都会先在柜台前停留两秒,即使手里拿着一杯霸王茶姬,也会出于好奇先抬头看看菜单考虑要不要点杯什么。
印着“Ralph’s Coffee”的棒球帽。
氢商业摄
“限定款拉夫劳伦”,毕竟放眼国内只能在三家店里买到。
除此之外,你也能在拉尔夫咖啡的线上官网买到700多一件、印着美式老钱咖啡杯的周边t恤,郑秀晶同款。
中杯38,大杯44元,跟星巴克齐平,甚至比动辄40一小杯的阿卡拉比咖啡要便宜。菜单上没有花里胡哨的特调,都是家家必备的基础款,说明咖啡确实不需要用每月研发新品来留住顾客。最贵的大概是199六块点心的烘焙礼盒,包括据说“北京最 好吃”的红丝绒软曲奇。
拉尔夫咖啡的香气已经足够浓郁到与瑞幸们区分开。
空中云汇在广交会发布外贸企业出海白皮书
6张桌子,紧贴着电梯厅,时不时就有人拎着刚买的拉夫劳伦站在站在你的桌子前等电梯,I人但凡喝超过20分钟都坐立难安。和老钱风相悖,拉尔夫咖啡默认外带纸杯,冷饮用的是透明塑料杯,连吃甜品的叉子都是一次性的。
拉夫劳伦并不想让你在这里一坐一下午。毕竟也不是真的靠卖咖啡和服务赚钱,卖你咖啡只是希望你和你的钱包都打起精神,多拿下几件新品夹克和POLO衫。
氢商业摄
“在一众奢侈品里成为你的生活方式”。
亲切的写字楼咖啡价格,奢侈品的门面。
不紧不慢地坐在20度的北京春天傍晚里喝着拉尔夫咖啡、吃着刚做好的冰淇淋。
拉夫劳伦咖啡对面望过去就是LV(氢商业摄)
谁是“过气奢侈品”,谁是老钱新钱们的生活方式,不言而喻。
迪奥也在上海前滩开出了大陆第 一家“永 久咖啡馆”,随后开进成都。迪奥咖啡馆向大众开放,咖啡加甜品人均在150左右,虫子拉花精美,带着米其林味儿。
迪卡侬在上海五角场开设了中国门店的首家咖啡角COFFEE HOUSE,抛弃性价比路线,20一杯的美式成了穷鬼乐园中产化的又一证据。始祖鸟则和皮爷联手,把精品咖啡店开进了上海的始祖鸟博物馆和东北的北大湖滑雪场,咖啡上的拉花是经典的鸟骨头Logo。
运动补给相关的。
你把手里逛街顺便买的蜜雪冰城换成咖啡角30一杯的中产饮品的时候,迪卡侬们就已经赢了。”
02
咖啡店在卖报卖衣服,卖衣服的都在卖咖啡
比起现有的各类咖啡店,在时尚品牌的咖啡店打卡,是你时尚弄潮儿身份最有力的证明。
但没什么人知道的店名又让“喝咖啡”本身丧失了“社交符号”的功能。
“人生第 一件拉夫单品”。
国内首店都得开在上海。
但为什么非得是咖啡?
做出一杯符合消费者预期的“好喝的咖啡”也相对更容易。
换换糖浆,把普通的糖换成果味糖浆、桂花、海盐,来保持新鲜感。但添加风味的“奶茶化咖啡”反而容易被咖啡原教旨主义者唾弃。
咖啡的制作标准化程度比奶茶更高,连咖啡机选什么牌子都有默认行业标准,从Manner、拉夫劳伦到Zara,都用的是同一个品牌La Marzocco的咖啡机做咖啡。La Marzocco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一家咖啡店是否“及格”的判断标准之一。咖啡店运营起来也更“轻”,供应链成熟,常用原料就两三样,无需每天进货新鲜水果,咖啡豆今天卖不完的明天也可以继续卖。
“在极易产生复购、被消费者青睐的同时,咖啡产品自动化、标准化程度要高于新茶饮,如便利蜂便利店内的现磨咖啡仅靠一台机器就可以完成。”《36氪》的分析指出。
品牌只提供豪华的门店空间、包装设计。比如Zara的咖啡就与由南京的“咖啡大赛冠军店”UNiUNi合作,由后者提供咖啡师和精品豆。但咖啡店对外的名字依旧是Zacaffè,产品由Zara定价,比UNiUNi店里卖得更便宜。
时尚品牌这一两年扎堆开起咖啡店,力求把时装卖场变成星巴克之后的第三空间。
“咖啡可以成为品牌接触消费者的媒介。”一位轻奢品牌中国区负责人指出,“尤其是年轻消费者,这几乎是所有消费品牌趋之若鹜的对象。”
试图用门槛更低的咖啡、甜品打开年轻一代的奢侈品消费习惯。
品牌们的逻辑是:你现在可能买不起拉夫劳伦,但这只是暂时的。等你真的到了消费奢侈品的年纪,这些大牌们也能在你犹豫走进哪家门店当VIP的时候说一句,“你小时候还喝过我们的咖啡呢”。
或者在喝咖啡的时候咬咬牙拿下拉夫劳伦帽子、咖啡杯周边产品。
老钱味儿,在Zara喝到的是都市的精致和轻奢,在迪卡侬喝到的是能让你出门立马跑一场半马的健康能量。
停留得久一点。
而是怎么让一心只想快递包邮到家的年轻人多在店里待一会儿。
“2024年了谁还在商场买衣服”、“年轻人逛商场只去B1”,已成了老生常谈但一直无解的话题。据《壹览商业》统计,2024年关闭的超1.2万家实体门店中,服饰行业门店超3000家。
“不要让无饮料零食的购物发生在你身上。”
从一杯咖啡开始,成为你的生活方式,才是把同样的一块聚酯纤维用699而不是69卖给你的最 佳答案。
参考资料:
1.izibrand品牌研究院,《探访「Zara全新亚洲旗舰店」,确实有点特色》,2025.03
2.Jing Daily,Zara’s Zacaffé: Can mass-market retail embrace luxury cafés?,2025.01
3.一点财经,《咖啡供应链是如何被趟平的?》,2022.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