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公告动态 > 投资资讯 > 投资资讯

巴菲特狂抛苹果股票-国际黄金

美国当地时间8月3日,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·哈撒韦宣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,其已减持苹果股票过半,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下降了51.69%。

苹果、美国运通、适口可乐一直是巴菲特重仓的股票,给巴菲特带来了丰盛回报。对于减持缘故原由,巴菲特以为,若是美国政府希望填补不停攀升的财政赤字,提高资源利得税,那么“少量出售苹果”将使股东耐久受益。

回首巴菲特在中国市场的操作,对中国石油和比亚迪的投资,也让巴菲特赚得盆满钵盂。

减持一半苹果股票

伯克希尔公司二季报显示,公司营收936.53亿美元,上年同期为925.03亿美元,市场预期910.9亿美元;公司净利润为303.5亿美元,上年同期为359.12亿美元,市场预期177.86亿美元。第二季度运营收益上升至116亿美元。

此外,第二季度末现金贮备为2769亿美元,再创纪录新高,一季度末为1890亿美元。

据财报信息,住手6月30日,伯克希尔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为842亿美元,较3月末的1354亿美元削减512亿美元。今年以来,其已减持苹果股票过半,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下降了51.69%。

自2016年最先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后,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连续加仓。据媒体报道,苹果耐久位居公司最 大持仓股票,带来了跨越1000亿美元的回报。

今年一季度,伯克希尔·哈撒韦减持了约13%的苹果持仓股份,并在5月份的公司年会上示意这是出于税收缘故原由。巴菲特那时指出,若是美国政府希望填补不停攀升的财政赤字,提高资源利得税,那么“少量出售苹果”将使股东耐久受益。同时,他还以为,持有苹果不然则持有股票,而是把它视为营业,就像持有适口可乐、美国运通一样。

二季度,伯克希尔·哈撒韦继续大幅减持苹果。

今年第二季度,苹果公司的股价自4月1日的开盘价171.19美元起,一起上扬至6月28日的收盘价210.62美元。即便以该时代的最 低股价164.75美元(4月19日收盘价)为基准,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出售苹果股份也实现了跨越630亿美元的套现(约合人民币4500亿元)。

从苹果公司最新的财报看,虽然公司已经不再高增进,但仍然保持稳固,属于典型的绩优蓝筹股。从股票估值角度看,不管是静态市盈率照样动态市盈率,都跨越了30倍。从过往历史看,巴菲特倾向于投资市盈率不跨越15倍的公司,从喜诗糖果、适口可乐到苹果均是云云。巴菲特还强调企业要有高确定的发展性。他以为,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应该在5年后比现在更好,这种发展简直定性是巴菲特异常看重的。

国乒饭圈往事

住手6月30日,伯克希尔股权投资的总公允价值中,72%集中于美国运通、苹果公司、美国银行、雪佛龙和适口可乐,持股市值划分为351亿美元、842亿美元、411亿美元、186亿美元、255亿美元。

巴菲特对中石油和比亚迪的投资神话

凭证巴菲特2007年的致股东信,2002年至2003年时代,伯克希尔共计支出4.88亿美元购入1.3%的中国石油港股股票,一举成为了中国石油第二大股东。

在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的2003年,受国际政治、经济因素影响,原油价钱大部门时间高位运行。在此推动下,中国石油运营业绩创历史新高。往后数年内,原油价钱处于上行通道中,作为中国最 大的石油生产企业,中国石油也受益于油价上涨而市值连续上升。

到2007年下半年,在油价显著上升与中国石油的治理层谋划适合这两个因素驱动下,中国石油市值到达2750亿美元。这一年,巴菲特以40亿美元的价钱将中国石油股票尽数抛售,获得约莫700%的超额收益。

巴菲特在昔时的致股东信中写道: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对照后,我以为股价已经到达了自己的预期。他还稀奇提到,投资中国石油的大额利润使得公司向美国国税局缴纳了12亿美元的税。此笔税款约莫够美国政府运作4小时的用度,包罗了国防、社会保障等。

在中国石油赚了一大笔之后,巴菲特又转战比亚迪。

2008年9月,伯克希尔·哈撒韦以每股8港元的价钱,认购2.25亿股比亚迪H股。2022年8月24日,伯克希尔哈撒韦首次减持该股,那时的持股比例为19.92%,股价较认购价翻了30倍。

今年7月22日晚间,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,伯克希尔·哈撒韦在7月16日卖出了139.55万股比亚迪股份(002594.SZ,01211.HK),卖出后依然持有4.94%的H股,持股数目为5420万股。

今年6月11日,伯克希尔·哈撒韦曾减持134.75万股比亚迪H股,据那时媒体报道,这是第14次公然披露的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。加上7月这次,巴菲特已是第15次减持比亚迪。

在2024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,巴菲特曾示意,比亚迪和Costco是他和芒格共事的这些年里,芒格最为坚决田主张购置的两只股票。对于减持比亚迪的缘故原由,巴菲特示意,希望将注重力更多地放在美国,“对比亚迪的投资与5年前在日本的投资相似,这是美国之外很少有的大笔投资。”

(时代周报综合自证券时报、财联社、第 一财经、红星新闻等)